概述
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,多年生草本。根据产地不同分为:杭白芷,又名浙白芷、香白芷。产于浙江。
川白芷,又名库页白芷。产于四川。
祁白芷,又名兴安自芷,产于河北安国及周边。
禹白芷:又名会白芷。产于河南禹州、长葛。
亳白芷:又名白芷,产于安徽亳州。
根圆柱形。以根入药,有祛病除湿、排脓生肌、活血止痛等功能。主治风寒感冒、头痛、鼻炎、牙痛。赤白带下、痛疖肿毒等症,亦可作香料。除上述产区外,全国中北部省区都可栽培。
产量及效益
白芷市场每年需求量12万吨,也是香料八大味之一,和其它大宗短生长期药材一样,白芷价格很有看点,近年在4-15元/公斤大幅波动,受价格因素影响,2014年种植面积大幅扩大,2015年产出白芷供大于需,价格下落到4-5元/公斤,农户在2015年都放弃种植白芷,追种效益高的品种,2016年产新后,价格上涨到每公斤10元左右,2017年产新目前祁白芷价格在7元/公斤。白芷的产量高于其它根类药材,每亩可达到700-800公斤,按目前7元/公斤计算,每亩效益5000元。中药材联合社正在收购白芷直片,加工户咨询17749898881或关注平台免费自助发布买卖信息。
白芷喜温暖湿润气候,较耐寒,喜阳光充足的环境,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高1-2.5米。根圆柱形,有分枝,径3-5厘米,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,有浓烈气味。茎基部径2-5厘米,有时可达7-8厘米,通常带紫色,中空,有纵长沟纹。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,有长柄,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;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,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,长15-30厘米,宽10-25厘米,叶柄长至15厘米,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,无毛或稀有毛,常带紫色。
选地整地
白芷宜在平坦土地栽培。以土层深厚,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。前茬一般为水稻、玉米、高粱、棉花等。前茬作物收获后,每亩施腐熟堆肥,或厩肥3000-5000公斤,饼肥100公斤,磷肥50公斤作基肥。再进行翻耕,深约25-30厘米,整平耙细,做高畦。一般畦宽1.2-1.5米,高12-20厘米。四川产区一般不作畦。
用种子繁殖,一般采用直播,不宜移栽。新鲜种子发芽率高,隔年种子发芽率低,生产上选用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播种,一般以秋播为主,春播产量低,质量差,秋播优势远远大于春播。秋季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,过早播种,冬前幼苗生长过旺,第2年部分植株会提前抽薹开花,根部木质化或腐烂,不能做药用,影响产量;过迟因气温下降,影响发芽出苗,幼苗易受冻害,幼苗生长差,产量低。适宜的播种期因气候和土壤肥力而异。气温高迟播,气温低早播,土壤肥沃可适当迟播,相反则宜稍早。秋播一般于9-10月播种,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浅沟播种;穴播按穴距(15-20)厘米×30厘米播种,播后盖薄土,压实,土壤保持湿润,播后15-20天出苗。每667㎡用种量条播约1.5kg,穴播约1kg。播种前用2%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洒在种子上,搅拌,闷润8小时左右,再播种,能提早出苗,大大提高出苗率。
栽培管理
1.除草浇水
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,出苗后干旱就浇水,及时拔出杂草。于土壤冻结前浇一次封冻水。次春返青后,浅锄一次。半月后再锄一次,此次目的是锄断支根,使主根直伸向下,减少分叉。之后要再锄4-5遍,保持土壤疏松,无杂草。
2.定苗
播种当年不间苗,翌春返青苗高7-10厘米时,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。间苗时应除去过壮大苗及过纤弱苗,留以生长适中的苗。因过壮大苗易开花结种,根部生长不好,不能人药。
3.追肥
秋播后,当年不必追肥。只在入冬封冻前,结合灌封冻水,在畦面上盖以马粪或土杂肥,既为小苗越冬防止了冻害,又可作翌春的第一次追肥。翌年返青后,可结合中耕松土,追施饼肥、化肥或圈肥。
3.摘苔
有抽苔开花者,应及时摘除花苔,以保根部质量。
病虫防治
(1)斑枯病:又名白斑病,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,常在生长后期发生,主要为害叶片,病斑为多角形,初期暗绿色,后变为灰白,上面生有黑色小点。可使叶片全部枯死。
防治方法:及时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;发病前或初期用l:1:100的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-500倍液喷雾,7-10天1次,连续2-3次。
(2)白芷虫害:有黄凤蝶幼虫、红蜘蛛及蚜虫等,可用杀虫剂杀灭。
收获加工
联合社去皮白芷直片收购中,咨询17749898881,买卖药材请关注公众号免费自助发布。